第224章 再次出发_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笔趣阁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224章 再次出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4章 再次出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在此期间,苏联和美国相继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军事行动——针对重型装甲旅作战威力的实验。

  这些实验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示出重型装甲旅对于传统常规部队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

  它们犹如钢铁巨兽般横冲直撞,轻易地撕裂敌人的防线,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破坏力和战斗力。

  这种强大的力量令世界为之震惊,也让美苏两国深刻认识到重型合成旅的重要性和潜力。

  于是,在1956年伊始之际,美国和苏联纷纷在各自的年度规划中将重型合成装甲旅列为重点发展军种之一。

  这意味着两国将倾注大量的资源、技术和精力来加强这类军队的建设与提升。

  拥有一支强大的重型装甲旅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国防实力,还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型合成装甲旅逐渐成为美苏两国军事力量中的王牌。

  重型合成旅很快成为军事大国对弱国的常规威慑。

  它们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更为全球军事战略带来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陆上作战,重型合成装甲旅更是成为bug级别的存在。

  不过由于重型合成装甲旅对国家军事研发能力和国力的超高要求,世界上了了几个国家能拼凑出一套来。

  在重型合成装甲旅这个领域,南洋凭借其先行者的身份和卓越实力,成功地与美国以及苏联一同跻身于全球三甲之列。

  原本默默无闻的南洋,如今已悄然登上国际舞台,并直接与美苏展开激烈角逐。

  这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军事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充满了无尽的未知数和艰巨的挑战。

  从今往后,世界将目睹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各国都将竭尽全力提升自身军事实力以应对新时代的考验。

  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之中,南洋注定要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每一步决策都可能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走向。

  ……

  就在这个时候,南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从一枚棋子到一名棋手的华丽蜕变。

  南洋全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地推动着国内的行政改革。

  这场改革在,中央政府重组后,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的席卷了整个国家。

  政府部门纷纷重组,权力结构得到重新调整;各项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完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升级换代加速推进。

  虽然改革还在进行中,南洋的民众已经察觉出了改革的好处。

  尤其是走在改革前沿星海市,市民切身体会到了政府前后的变化。

  如今,警察对待他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那种命令式、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劝导式的请求。

  当然,如果有人真的触犯了法律法规,那么罚单依然会如期而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开具的罚单更为严厉。

  尽管如此,市民们仍然更倾向于当前这种警察的处事方式。

  原因在于,如今开出的每一张罚单都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而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

  这样一来,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性,那些所谓的“关系户”和特权也随之消失无踪。

  因此可以看出,普通百姓的要求实际上并不高,而且也相对容易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繁杂纷乱。

  之前之所以那么复杂,有一部分人却企图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去谋取额外的利益。为了掩盖这种行径,他们绞尽脑汁设计出诸多繁复的手段和计谋。

  刘铭华密切关注着南洋的改革,看到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稍作思考,决定继续之前的访问行程。

  想到就干,刘铭华立刻让人通知莫桑比克政府后,便与伊丽莎白一同登上了飞机。

  在飞机上,刘铭华靠着椅背,微闭双眼,思绪却早已飞到了远方。

  他想象着这次访问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心中充满了期待。

  伊丽莎白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翻阅着相关的资料,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着准备。

  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他们离开了原地,飞向了新的征程。

  “铭华,看来这趟莫桑比克之行有的忙的了。”

  伊丽莎白轻轻皱起眉头,将手中的报纸递给刘铭华。

  这份报纸来自遥远的莫桑比克,上面印着醒目的标题:

  《莫桑比克将紧跟南洋老大哥的步伐,开展全国改革》。

  刘铭华接过报纸,目光紧紧锁定在头版头条上,脸色变得愈发阴沉。

  “胡闹!他这是乱弹琴。”

  刘铭华掩饰不住心中的愤怒道,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无奈。

  “这卢有强还真是会给我找麻烦啊!难道他真的不清楚自己有多少能耐吗?他以为莫桑比克和南洋一样,可以轻易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伊丽莎白面带忧虑地看着刘铭华,轻声安慰道:

  “行了,铭华,你也知道卢有强这个人,他毕竟才30岁,年轻气盛,有时候可能会比较激进一些。”

  刘铭华叹了口气,似乎并没有因为伊丽莎白的话而感到宽慰。

  “哎,当年要是有更合适的人选,绝对不会让他担任这个总理职务的。你看能动不动给我弄出出乱子来。”

  “好了,铭华,虽然卢总理老是会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麻烦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个国家之中,就属莫桑比克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有力了啊!

  你再瞧瞧,仅仅过去短短几年时间而已,如今它都快要追赶得上比他多发展好几年的刚果了呢!这不正是体现他能力的地方,你不会忘了,过年时夸赞过他的地方嘛!”

  伊丽莎白白了一眼还有余怒的刘铭华,出言辩驳起来。

  听了伊丽莎白的话,刘铭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窘态,他轻轻咳嗽一声,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

  “咳咳……嗨,老婆啊,今时不同往日啦!你怎么老是不给我留点儿面子呢?”

  刘铭华语带埋怨地说道。

  伊丽莎白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回应道:

  “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所在吧,他们充满激情和冲劲,敢于冒险,勇往直前,不考虑后果。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

  刘铭华无奈地摊开双手,叹了口气说:

  “哎,也许确实是这样吧。当年的我也是这般意气风发,无所顾忌。有时回想起来,到时自己的决策是多么的冲动,稍有不慎,可能就万劫不复,好在都有个好结果。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也越来越多,做事反而变得畏手畏脚起来。”

  说到这里,刘铭华不由反思起自身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